我们为何需要养老机器人?
如果有一台机器人,你希望它帮你干什么?
在长沙荷叶塘社区西城龙庭小区夕乐苑居家养老服务站,湘伴君得到了五花八门的答案。
能做一桌子菜,前提是符合湖南人口味;能陪伴散步聊天,说话语气要温柔;日常可以给自己按摩,包揽家务活;以后不能动了,能24小时在床边护理;最好还能带孙,接送上下学……

但也有不少老人家认为,请个陪护更暖心,为啥要让冷冰冰的机器人给自己养老?
我们真的需要养老机器人吗?微观感受千差万别,但数据可以说明问题。
10月11日,湖南省老龄委向社会发布《2024年度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。
公报指出,2024年末,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536万人,占总人口的23.49%,较2023年增长1.26个百分点。

湖南省文化馆老年大学,志愿者在教学员练习太极拳基本动作。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摄
其中,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16.68%,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至221万人。我省失能、部分失能老年人的数量已经超过127万。
“公报反映出,我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,进入了中度老龄化阶段,且高龄化、长寿化特征更加明显。”湖南省民政厅厅长、省老龄委副主任、省老龄办主任黄东红说。
与不断增长的照护需求相对应的,是养老服务行业人才的不足。
湖南省社科院(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)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郑晓园,正在进行湖南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路径研究。
她认为,机器人养老,本质上是应对“银发浪潮”与养老服务供给矛盾的必然选择。

智慧康养机器人在社区、养老机构等多种场景试点应用。图源:央视新闻
按照民政部规定的中等水平配置比例,我省失能、部分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护理需求超过10万人,而目前全省持证的养老护理员仅1万余人。供需失衡下,机器人可成为基础照护的“补充力量”,有效缓解人力压力。
传统养老服务依靠被动的人力响应模式,存在不及时、碎片化等问题。融合了AI技术的机器人,则可以主动提供服务,填补传统服务的短板。
哪些养老机器人值得期待?
当前,市场上的养老机器人按功能和应用场景可分为康复机器人、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。
10月18日,长沙市养老商城体验中心启动,展示了各类养老机器人产品。

长沙市养老商城体验中心。图源:湖南湘江新区
外骨骼机器人、智能助行机器人等,可以帮下肢功能欠缺甚至瘫痪的老人重新站立、行走,提高生活品质。
洗浴机器人、大小便护理机器人等,可以帮久卧在床的老人保持身体洁净,减轻家属护理负担,维护老人尊严。
除了体力辅助,湖南省社科院(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)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郑晓园认为,养老机器人还在向健康管理、社交互动和情感陪伴、安全守护等领域迈进。
湘伴君在体验中心看到,一款可以AI中医问诊的健康服务机器人就很受老年人欢迎。
舌面、舌底各拍张照,自动把脉,再回答屏幕上的健康相关问题,不到5分钟时间,机器人化身“老中医”,完成“望闻问切”,给出调养方案。
一位80岁的奶奶告诉湘伴君,去一趟医院太麻烦,机器人“问诊”挺方便,随时可以检测身体状况,踏实。
这是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(简称“超能机器人”)研发的“超能小康”中医健康机器人,目前已卖出约10万台,销量在同类型产品中排全国第一。

超能机器人生产车间,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机器人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摄
今年,超能机器人生产出全省首台人形机器人,取名“湘江1号”。
艾灸、按摩、家务……超能机器人招商部负责人何胜军说,目前企业正在同时训练六七款不同功能的“湘江1号”,未来可将功能集中到一起,预计在未来5年内逐步走入日常生活,价格在10万元左右。

湖南首台人形机器人——“湘江1号”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
除此之外,机器人还可以提供更多情绪价值。长沙慕意分身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、台湾青年谢东安与他的伙伴们,希望让养老机器人成为“子女分身”,帮在外忙碌的子女说出日常没有说出口的关心,给父母提供情感陪伴。
团队发现,AI与老人长时间聊天,往往会记忆混淆、胡言乱语。为此,他们开发“记忆钢板”技术,将家人的基本情况、用药规律等存入永久记忆库,让机器人成为“会记忆、懂温度的家庭成员”。
养老机器人,如何买得起用得上?
机器人虽好,但目前主要的应用场景仍为机构和社区,尚未真正走进家庭生活。
首先是“价格关”。
目前市面上的养老机器人动辄上万元,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。
湖南省社科院(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)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郑晓园建议,可通过租赁的方式降低单次使用门槛。
如广州通过“以租代售”模式,在天河、海珠、黄埔等多家养老机构落地;深圳开出机器人6S店,用租赁模式推动机器人走向市场。

机器人“6S”店。图源:证券时报
政府还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,降低养老机器人的购买门槛。
其次是“技术关”。
养老机器人能否真的好用,能否进入家庭生活,还需要经过多个应用场景的试验,收集老年人行为数据等。
湘伴君认为,湖南在这个方面有独特的优势。
湖南制造业根基深厚,高校研发实力强,医疗资源丰富,为养老机器人的研发生产试验提供了沃土。超能机器人、优龙机器人等本土企业在行业内做到领先地位,充分展现出“智造湖南”的实力。
例如超能机器人,便是基于国防科技大学20多年的技术基础,与制造企业合作,并联合湘雅医院等医疗机构,完成了对产品的研发生产,并成功推向市场。
今年8月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,其中明确提出,加强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养老、托育等生活服务品质;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养老托育助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。

《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。中国政府网截图
眼下,长沙全力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,湖南也正在推动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加速落地。结合湖南老龄人口数据,“人工智能+养老”必将成为新的风口,也将催生吸引众多研发类企业突破养老机器人“技术关”。
最后是“认知关”。
哪怕对年轻人来说,养老机器人也是个新事物。它是否安全可靠?操作是否复杂?这一切仍然需要等待市场的检验。
有企业建议,希望政府能推动养老机器人在养老机构、社区等场所的示范应用,加大对产品的宣传推广,让更多“不知道”“不想用”“不会用”的老年人,体验科技的力量。
有人说,灵巧的机器人,永远比不上笨手笨脚的亲人。
说到底,养老机器人终究只是辅助工具,真正的陪伴是任何机器都无法实现的。
机器人养老,你怎么看?
文丨黄婷婷
编辑丨夏 鸿
一审丨黄婷婷
二审丨邓晶琎
三审丨唐 婷
来源:三湘老干部e家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致全省离退休老同志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