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道健康,暗藏着肝脏的[晴雨表]
O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 詹敏
您是否常常感觉腹胀、排便不顺畅,甚至被查出患有“脂肪肝”?这或许与身体里的一条“健康热线”-----肠-肝轴密切相关。中医有云“肝胆相照,脾胃相连”,现代医学也证实了肠道与肝脏通过“门静脉”这一通道紧密相连。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,悉心呵护肠道,实则是在为肝脏“减负”!
一、肠-肝轴:
肠道与肝脏的“双向对话”
肠道与肝脏宛如一对“邻居”,借助“门静脉”这条“快递通道”日夜传递信息:
肠道“渗漏”:随着年龄的增长,肠道功能逐渐减弱,再加上便秘、肠炎等问题,肠道黏膜就像“破了洞的纱窗”,细菌、毒素(如内毒素)很容易进入血液。
毒素“直达”肝脏:毒素通过门静脉直接抵达肝脏。
肝脏“加班”解毒:肝脏原本就需要处理酒精、药物等物质,还要额外清理从肠道来的毒素,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,容易引发炎症,加重肝损伤。
简而言之:肠道洁净,肝脏轻松;肠道出现问题,肝脏容易受损。
二、肠道紊乱,肝病更易“找上门”
老年人的肠道更为脆弱,菌群容易失调,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:
与脂肪肝“相伴”:菌群失调会导致身体发炎、出现胰岛素抵抗,脂肪更容易在肝脏堆积。
加重肝硬化:肝硬化患者的肠道更容易泄漏毒素,毒素甚至可以绕过肝脏直接到达大脑,引发肝性脑病(如神志模糊、记忆力下降等症状)。
便秘为肝脏“添堵”:大便滞留会使毒素被重复吸收,加重肝脏负担。
三、中医智慧:肠肝同治
中医强调整体观念,认为肝主疏泄,脾主运化。肝气不舒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,脾胃虚弱也会产生湿浊“堵塞”肝络,形成恶性循环。因此,中医常从“调理脾胃”入手治疗肝病,采用“疏肝理气”的方法改善肠道状况,实现"肝肠同治”。
四、中医实用妙招:在家就能做
以下方法有助于通肠护肝:
中药保留灌玚(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):
使用大黄。蒲公英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汤剂进行灌肠,直接清除肠道毒素,减轻肝脏负担。
按摩与贴敷:
摩规:将双手搓热,以肚脐为中心,顺时针揉按5-10分钟,促进肠道蠕动、改善便秘。
穴位贴数:将中药粉用姜计调成糊状,贴在天枢穴(有助于通便)、中脘穴(可消除腹胀)肝俞穴(有护肝作用)。
艾灸:艾灸足三里、中脘、关元穴,能够温养脾胃、化湿祛浊,适合脾胃虚寒者。
耳穴压豆:将王不留行籽贴在耳部大肠小肠、肝等反射区,每天按压3-5次,调节脏腑功能。
五、日常养肠护肝:吃动结合,心情舒畅
补充膳食纤维:它是肠道有益菌的“口粮”。多吃全谷物(燕麦、糙米)、豆类、薯类、新鲜蔬菜(芹菜、西蓝花)和水果(香蕉、苹果)。
巧用益生元与益生菌:
益生元(促进有益菌生长):洋葱、大蒜、芦笋、豆类等。
益生菌(直接补充有益菌):酸奶、开菲尔、泡菜、豆豉等发酵食品(选择低盐、低糖产品)。
规律运动:散步、太极拳等缓和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,改善微循环,对肠肝均有益。
保持情志舒畅:肝喜条达,情志抑郁会影响肝疏泄,进而波及脾胃。老年朋友可通过聊天、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放松心情。
肠道是肝脏的“第一道防线”,更是健康的“晴雨表”。对于老年人来说,保护肠道并非小事---它关系到肝脏功能和整体健康。少给肠道“增添负担”(避免食用油腻食物、久坐不动),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、坚持运动,就是在为肝脏积累健康。让我们从今天开始,实现“肠”治久安,“肝”净常乐!
编辑/肖丹
来源:《老年人》2025年10月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中秋佳节到,老年人如...